【稳中求进@高质量发展】“生态经济”添活力(2)
低碳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,将激发和创造新的社会需求。低碳发展引领产业转型,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近些年的发展正是一个典型案例。

“近年来,神农架林区持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,加快建设国家公园和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,做大做强旅游主导产业、壮大农林特色产业和培育康养优势产业。”谈及这十年的变化,神农架林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罗永斌感触颇多。“比如,大九湖‘文旅'小镇已经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变成了网红打卡点,当地百姓也得到了很多实惠。”
讲完“绿水”,我们再来看“青山”。


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
长江最大支流汉江,“南水北调”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(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岩/摄)
当问及产业转移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何作用,竹山县宝丰镇镇长陈敬清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:“这个帮助是很大的。今年上半年,园区实现税收1.47亿元,工人从去年的600多人增加到今年的1400多人,既提高了地方的财政收入,又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。”
丹江口不仅当好“水卫士”,还不断做强“水经济”。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,丹江口坚持文旅农旅融合,依托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,推进全域旅游发展,比如重点围绕武当山、丹江水两大品牌,推进十大文旅项目建设,加快打造南水北调博物馆、观光高塔、汉江夜游等旅游景点。目前,丹江口全市已建成A级以上景区15家,近五年来年均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以上。
县域经济发展要与国家总体战略同频共振。只有不断夯实县城产业基础,才能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,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近些年来,十堰市竹山县立足优势产业,抢抓市场机遇,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。
文章来源:《荆楚学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jcxk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8/3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