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荆楚学刊免费论文网站(有免费生成论文的网站
  • “荆楚粮油”谷飘香 远安瓦仓美名扬
  • 飞越荆楚|九省通衢 通江达海
  • 湖北:“荆楚好粮油”产品达124个 “中国好粮油
  • 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:新金融谱写荆楚新篇章

通知公告

  • 荆楚学刊版面费是多少
  • 《荆楚学刊》投稿方式
  • 《荆楚学刊》期刊栏目设置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(两岸关系)两岸媒体访荆楚 点赞江水清、乡村

来源:荆楚学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9月09日 22:35:36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在为期一周的“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”活动中,台湾媒体记者走访长江三峡、葛洲坝、屈原祠、许家冲、万古寺……一张张文化地理名片,深深烙印在他们的“宜昌印象”中。 据了解,

  在为期一周的“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”活动中,台湾媒体记者走访长江三峡、葛洲坝、屈原祠、许家冲、万古寺……一张张文化地理名片,深深烙印在他们的“宜昌印象”中。

  据了解,由湖北省台办组织的“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”活动已成功举办16届,旨在推动两岸媒体人文交流。本届活动聚焦长江大保护、乡村振兴等话题,邀请两岸媒体记者实地深入采访,共话江水清、续写两岸情。(完)

  “洗衣池用的是山泉水和无磷洗衣粉,污水经处理厂净化后才能排到江里。”太平溪镇镇长余跃洲向两岸媒体记者介绍。

  与许家冲隔江相对的是同样“迁居”此地的屈原祠。屈原祠山门歇山重檐、三面牌楼,刻有“屈原文化两岸连 同祖同根一家亲”的三峡流纹石矗立其间。

  “便民洗衣池的设置让人感动。”《台湾人民报》记者刘世鑫说,易地搬迁的阿姨、婆婆习惯了过去在江边一边捶洗衣物一边拉家常的生活,公共洗衣池可以让村民重温旧时乡情。

  在民俗产品陈列室里,任以芳拿着印有许家冲村标志的洗衣槌纪念品爱不释手。她说:“这唤起了我的童年记忆,外婆在我很小的时候也会用它捶洗衣服,我要买一个带回去留作纪念。”

  “小时候听说过三峡大坝,但只有粗浅了解,实地来到这里后发现工程规模比想象中更雄伟。”台湾《联合报》记者陈政录说,他今后在报道中会更多关注三峡工程对经济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。

  钟鼓齐鸣声中,两岸媒体记者共同献兰草祭拜屈原。TVBS电视台记者陈相如感触颇深:“以前只在书本上学到屈原,现在真的踏上屈原故土,对屈原的精神和情怀理解更加深刻了。”

  “三峡工程的建设是有远见的,它对大陆‘双碳'目标的实现也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。”台湾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任以芳说。

  在万古寺村,台湾记者兴致勃勃地翻看着厚厚的屈氏族谱。宜昌市台办主任李杰说,同姓聚族而居是中国人宗族观念的一种体现,寻根问祖、追根溯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

  “这是台湾客家花布制作的!”《台湾人民报》社长巫月桦一眼认出陈列架上艾草布艺挂饰所用的布料。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蓉告诉大家,这件中华鲟样式的挂饰使用客家花布,正是一名台湾老师给他们的建议。风格独特的产品很受市场欢迎,带动了当地妇女就业,还成为两岸交流的见证。

  从三峡大坝溯江而上近60公里,便来到屈氏后裔聚居地万古寺村。依山傍水的村庄风景如画,长江支流香溪河漫江碧透,两岸漫山遍野“橙”林尽染。台湾媒体记者追着村支书采访“小橙子撬动致富路”的故事,了解大陆乡村振兴情况。

  被称为“坝头库首第一村”的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坐落在三峡大坝北岸,是最早一批三峡移民新村。在村子里的便民洗衣池旁,一名村民捶洗衣服的日常场景吸引了记者们的镜头。

  踏上185米高的三峡大坝俯瞰浩浩长江水,近距离观察货轮走“水楼梯”通过双线五级船闸,台湾媒体记者围住工作人员问个不停。

  新华社武汉9月8日电(记者鹿泽新、徐鹏航、喻珮)“高山岭上一树茶,年年摘来年年发……”在湖北宜昌清江画廊风景区,土家幺妹一曲采茶调引来两岸媒体记者纷纷点赞。

文章来源:《荆楚学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jcxk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9/362.html

上一篇:“寻访荆楚好老师”活动揭晓各项荣誉
下一篇:两岸媒体访荆楚 点赞江水清、乡村兴

荆楚学刊投稿 | 荆楚学刊编辑部| 荆楚学刊版面费 | 荆楚学刊论文发表 | 荆楚学刊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荆楚学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